1. 膈肌痙攣病案2(呃逆)

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8-04-20 15:07:24 本文來源:石家莊市中醫(yī)院

        患者張?zhí)m柱,男,43歲,漢族,干部,已婚。初診日期:2006年11月13日。

        主訴:發(fā)燒2周,伴呃逆2天。

        現(xiàn)病史:兩周前發(fā)燒,T:39.2℃,某醫(yī)院診斷為“感冒”,給予“抗生素、感冒藥”(藥名不詳),體溫降低,現(xiàn)低燒,T:37.5℃,呃逆連聲,氣沖有力,惡心嘔吐,腹脹,食欲不振,舌苔黃,厚膩,脈右弱,脈左細弱。

        病因病機分析:平素濕熱內(nèi)蘊,復感外邪,郁滯肺衛(wèi),外則營衛(wèi)不和而見表證;內(nèi)則肺失宣肅,胃失和降,氣逆動膈而發(fā)生呃逆。

        中醫(yī)診斷:呃逆。辨證:營衛(wèi)不和,胃氣上逆。

        西醫(yī)診斷:⑴感冒;⑵膈肌痙攣。

        治則治法:宣肺解表,清化濕熱。

        方藥:小柴胡湯合藿香正氣散加減。炒蒼術(shù)6g,厚樸6g,半夏10g,陳皮10g,茯苓10g,白豆蔻6g,甘草6g,白芍15g,炒谷芽15g,炒麥芽15g,黃連3g,藿香6g,蟬蛻4g,僵蠶6g,薄荷6g,竹茹10g,柴胡6g,黃芩10g,黨參10g。

        西醫(yī)治療:考慮呃逆引起胃食管反流,所以用抑酸藥鹽酸雷尼替丁膠囊150mg,日1次。

        二診:2006年11月15日

        身熱退,仍呃逆頻頻,表情痛苦,燒心,吞酸。舌苔薄白膩,脈沉細。表解里證未和,擬溫中和胃降逆,處方:陳皮10g,甘草6g,柿蒂10g,大刀豆30g,黨參15g,白芍30g,半夏10g,旋復花10g,代赭石30g,全蟲6g,茯苓15g,焦三仙30g,煅瓦楞子30g,炒杏仁10g,白豆蔻6g。

        三診:2006年11日17日呃逆止,服藥后頸部、背部、前胸出現(xiàn)皮疹,暗紅色,融合成片,略感刺癢。腹脹,舌質(zhì)淡紅,舌苔薄白,脈細。上方去全蝎,加厚樸6g。

        按語及體會:本例患者由感冒引起,開始有表證,而呃逆屬里證,也應遵循先表后里的治療原則,發(fā)表透邪,熱退表解后再和胃降逆止呃。本證胃氣上逆動膈,不偏寒熱,符合《傷寒論》表解后“心下痞滿,噫氣不除”的病機演變,故以旋覆代赭湯加減取效。

        呃逆是指以胃氣上逆動膈,氣逆上沖,喉間呃呃連聲,聲短而頻,不能自制為主要臨床表現(xiàn)的病證。其中“不能自制”為其主要特征。呃逆可以由單純性膈肌痙攣所致,也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,前者病情輕、預后良好,而后者常常是嚴重心腦血管疾病、肝腎疾病終末階段的表現(xiàn),預后不良,臨床注意鑒別。有些患者雖然沒有器質(zhì)性疾病,但呃逆不止急需藥物調(diào)理,中藥有一定作用。中醫(yī)對呃逆的認識早在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,首先提出本證病位在胃,并認識到與中上二焦及寒氣有關(guān)。如《素問·宣明五氣篇》說:“胃為氣逆為噦……”?!鹅`樞·口問》篇則說:“谷入于胃,胃氣上注于肺,…--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人于胃,新故相混,真邪相干,氣并相逆于胃,而胃腑不受,復出于胃,故呃逆也?!痹谥委熒?,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又記載了取嚏及轉(zhuǎn)移病人注意力以達到止呃等簡易方法,至今對呃逆之輕者,仍有其實用價值。張仲景《金匱要略·嘔吐噦下利病》則將其分為三證辨治:屬寒者,治用橘皮湯;屬虛熱者,治用橘皮竹茹湯;屬實熱者,如“噦而腹?jié)M,視其前后,知何部不利,利之愈?!边@種分類和治法,為后世寒熱虛實辨證施治奠定了基礎(chǔ)。清·李用粹《證治匯補·呃逆》對本病系統(tǒng)的提出治療法則:“治當降氣化痰和胃為主,隨其所感而用藥。氣逆者,疏導之;食滯者,消化之;痰滯者、涌吐之;熱郁者,清下之;血瘀者,破導之;若汗吐下后,服涼藥過多者,當溫補;陰火上沖者,當平補;虛而加熱者,當涼補。”系統(tǒng)的闡述的呃逆的辨證論治規(guī)律,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。

        呃逆的中醫(yī)治療關(guān)鍵是辨證論治,大致有以下幾種證情:

        1.如果癥、因、舌、脈表現(xiàn)不出特別的虛實寒熱,而是以單純的胃氣上逆動膈為主,則以理氣和胃、降逆平呃為基本治療法則,以旋覆代赭湯加減為主:旋覆花10g,代赭石15g,黨參15g,清半夏10g,陳皮10g,炙甘草6g,柿蒂10g,刀豆子30g,白芍30g,元胡10g,全蝎6g,炒麥芽30g,炒谷芽30g。

        2.如果兼肝郁氣逆則用:半夏10g,陳皮10g,云苓15g,炙甘草6g,木香6g,烏藥6g,枳殼10g,沉香6g,公丁香3g,代赭石30g,川楝子10g,郁金10g,炒梔子10g,黃連6g。

        3.伴有濕熱內(nèi)蘊用:蒼術(shù)6g,半夏10g,厚樸10g,陳皮10g,云苓10g,白豆蔻6g,甘草6g,白芍15g,大黃3 g,炒谷芽30g,炒麥芽30g,黨參10g,黃連6g。

        4.如果為寒者,又有兩種情況,一是中焦虛寒,用理中丸合黃芪建中湯加減:黨參15g,黃芪15g,白術(shù)10g,干姜6g,炙甘草6g,姜半夏10g,陳皮10g,公丁香3g g,沉香6g,白芍15g,當歸10g,厚樸6g。一是胃中寒冷用,用丁香散加味:公丁香3g,柿蒂6g,良姜6g,炙甘草6g,半夏10g,陳皮10g,刀豆子30g,吳茱萸3g,肉桂3g,厚樸6g。

        5.辨證為胃火上沖則用竹葉石膏湯加減:淡竹葉10g,石膏30g,麥冬10g,太子參15g,半夏10g,炙甘草6g,陳皮10g,云苓15g,竹茹10g,柿蒂10g。大便不通加大黃3g,厚樸10g,枳實10g。

        6.如果胃火傷陰,脾胃氣陰不足用:沙參15g,麥冬10g,白芍15g,甘草6g,陳皮10g,佛手10g,香櫞10g,雞內(nèi)金10g,生地15g,川楝子10g,生杷葉10g,柿蒂10g,刀豆子18石斛10g,玉竹10g,竹茹10g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激情亚洲综合五月天,少妇午夜av一区,久久黄色网站视频免费播,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免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