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趙某某,男,54歲,漢族,工人,已婚。初診日期:2006年6月21日。
主訴:胸骨后不適,飲食吞咽不利2月,近期加重。
現(xiàn)病史:近2月來,感到胸骨后不適,開始感覺食道有異物樣,頸部發(fā)緊,咽干。逐漸出現(xiàn)吞咽食物時梗噎不順,現(xiàn)在吃軟面條亦覺難于咽下,每天以流食或雞蛋羹為食,胸部隱痛。舌質(zhì)暗淡,苔薄膩微黃,脈弦。
體征:形體消瘦,上腹輕壓痛。
輔助檢查:胃鏡:①食管距門齒24---32cm后壁可見腫物生長,廣基,條索狀,腫物表面凹凸不平,呈菜花狀,色灰白,質(zhì)脆,易出血。②胃體黏膜皺襞縱行,走行好,黏膜充血水腫,胃小區(qū)結(jié)構(gòu)顯露。胃竇:黏膜粗糙,呈細顆粒狀,色紅,未見血管網(wǎng)。診斷:1、食管癌。2、慢性淺表性胃炎。病理診斷:(賁門)低分化腺癌。
病因病機分析:痰氣交阻,瘀血阻滯,氣機不暢,故胸骨后不適,飲食吞咽不利。痰瘀膠結(jié)不解,醞久成毒,聚而成積,阻滯食道,故查胃鏡見食管距門齒24-32cm后壁可見腫物生長,表面凹凸不平,呈菜花狀,色灰白,質(zhì)脆,易出血。舌質(zhì)暗淡,苔薄膩微黃,脈弦皆為氣痰瘀膠結(jié)阻滯的表現(xiàn)。
中醫(yī)診斷:噎膈。辨證:食管燥澀,痰瘀互結(jié),醞釀成毒。
西醫(yī)診斷:⑴食管癌;⑵慢性淺表性胃炎。
治則治法:潤降利膈,化痰活血,解毒散結(jié)。
方藥:啟膈散加味。沙參30g,丹參30g,大貝母10g,茯苓15g,郁金10g,白蔻仁10g,瓜蔞30g,夏枯草15g,玄參30g,法半夏10g,白花蛇草30g,苡仁30g。桔梗6g。枳殼10g,半枝蓮15g,全蟲6g。
西醫(yī)治療:因病情已屆中晚期,沒有根治機會,故未行手術(shù),也未用放化療。
三診:2006年6月30日
服上方10付,胸骨后不適減輕,吞咽稍覺順暢,能進軟面條等食物。食道清潤,胃氣下行,郁結(jié)有松動之勢。繼服上方10付。
四診:2006年8月09日
因飲食失宜出現(xiàn)胸脘不適,吞咽不利。舊病未去,又因飲食所傷,食積中脘,阻礙胃氣之通降,影響食道清潤下行功能。上方去半枝蓮、白花蛇草。加雞內(nèi)金15g,焦三仙45g,厚樸10g。5付。
五診:2006年8月14日
胸脘不適緩解,吞咽較前順暢。食積除,胃氣通暢。繼續(xù)服2006.06.21方以潤降利膈,化痰活血,解毒散結(jié)。
診療效果評價:有效。
按語及體會:本例為噎膈重證,其形成是由氣滯、痰阻、血瘀而阻滯食道,使食管狹窄,進而影響津液的化生,食管燥澀,失于濡潤,故食飲難下。患者既有邪實的一面,即氣滯、痰阻、血瘀,又有本虛的一面,即津枯血燥。病理性質(zhì)為本虛標實,標本之間又相互影響,促進病情的發(fā)展。從噎膈病機演變規(guī)律看,一般津虧液燥貫穿病程的始終,這與食管的功能特性有關(guān),食管下承胃腑,主潤降食物,具有與胃相同的陽腑的生理屬性。故病則易于成燥陰傷。所以在治療中要時時顧其津液,所謂存得一分津液,留得一分胃氣。